首页 > 创业动态 > 正文
推进回乡返乡创业,襄阳、十堰人社部门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5-02-18 16:16:30 来源:- 阅读量:0
图片

全省人社部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建功“支点建设”。



襄 阳

1314“创业链” 串起就业“幸福链”

近年来,襄阳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创业优先工作导向,探索构建“1314”链式创业服务模式,助力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成功创业,近3年累计孵化市场主体1.6万余个,带动就业近4万人,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图片
图片
“1”个阵地聚拢家门口创业资源

为了给各类人才提供多元化便利化的发展空间,坚持全市“一盘棋”,着力搭建“种子+孵化器+助推器+产业园”创业孵化体系。

将资源尽可能下沉,打造“家门口”式创业集聚区,让就业创业机会触手可及;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点一特色、一线一主题”创业孵化园区储备项目库;聚焦“一站式”办理,推动实现创业孵化阵地通网通办。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创业孵化载体64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6个、返乡创业园区10个、创业集聚区28个,建设“一站式”创业直达窗口75个,累计服务创业者1.1万余名,培育襄城“闸口”大虾一条街、“襄城八点半”“小甜甜”等夜经济品牌。
图片
“3”项服务帮创业者解难

为了给创业者铺平创业道路,推出三项精准对接服务,延伸创孵“一条线”。“创业政策上门办”,通过主动上门让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好政策,并通过举办重点产业创贷“ ‘个转企、小进规’政银企”对接会,充分发挥政策促进效应;“创业矩阵打包办”,通过访基地、入园区、走社区等精准采集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信息,做到服务对象清、创业需求清、资源供给清。“创业难点组团办”,对于创业者遇到的难点,主动与兄弟单位沟通,发挥各部门所长,联合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以提升创业服务能力为抓手,通过搭建活动平台“上门”宣传,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靠前服务,实现就创服务理念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图片
“1”支队伍护航创业者成长
人是创业行为中最核心的要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是襄阳市人社局的创业工作重点。这支队伍分为服务团、讲师团、人才团三个组。服务团定期开展“五进五促”政策宣讲创业服务社区行活动,建立创业者从起步到加速的全链条全领域“导航”式服务支撑体系,提供“一对一”“手把手”陪伴式服务。讲师团大力实施“创业培训拓展班”精准对接活动,组织开展创业讲师培训班、训练营等活动,目前已经累计培育创业讲师237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3名、市级232名。人才团则是创业生力军,大力实施返乡人员“归巢留岗”“精英归巢”返乡引领等工程,举办“燃梦襄阳 创享未来”创业项目综合评选活动,每年遴选优质创业项目60个,给予资金扶持达120万元,做到本土培养一批、多方引进一批、评选挖掘一批“创业达人”。
图片
“4”个关爱构建企业壮大“新生态”
企业,不仅要孵化,更要壮大,为了帮助企业成长,襄阳人社部门以需求为牵引,开展四个关爱,串起产创“一条链”。他们关爱青年创业重点群体需求,进入湖北文理学院等本地高校开办创业集市、政策市集等小规模项目展演活动,现场开展青年创业结对帮扶;关爱新增市场主体诉求,组织开展重点产业政银企对接会、“周五人才日”“塑造品牌之魂”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训练营等系列活动,解决初创企业资金、人才、品牌营销等短板。关爱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三年行动计划》,推行链式创业、集链就业,促进本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关爱创业服务要求,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创业活动”五创行动,同时着力实施“创业生态加快办”精准对接服务活动,一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基本形成。

据统计,2024年以来,襄阳市新增返乡创业7452人,同比增长16.7%,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创新创业涌动出新“春潮”。

2025年春节期间,为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襄阳市结合“春风行动”接人回襄活动,聚焦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社会团体摸排底数,经摸排,襄阳市春节后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17921人。针对意向人群,快速实施了三大主题活动,即“归雁报春·兴业家襄”对接活动、“精英归巢·圆梦家襄”推介活动、“源来助创·换笼育鸟”问诊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三项行动,即“土壤培育”平台支撑行动、“水分滴灌”资金保障行动、“空气燃动”氛围营造行动。襄阳市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积极探索创业服务模式,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持续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创业质效,聚焦经济发展激活创业热情。

图片


图片

十 堰

推出创业、培训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礼包 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近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召开2025“楚商回乡共建支点”十堰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与在堰企业家和十堰籍在外创业的企业家们共庆佳节、共叙乡谊、共商发展。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召集返乡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开展“共话乡情”返乡创业座谈交流及现场观摩活动。

春节期间,该市人社部门抢抓返乡回流窗口期,以“乡情”为纽带,以“回归”为主题,积极行动、精准对接、精细服务,多措并举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图片
图片
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资质审核(个人)
法定劳动年龄内,在十堰市依法自主或合伙创业(含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开办公司)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脱贫人口、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重点就业群体可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最高30万元,合伙经营最高400万元。主城区(含市直、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开区)贷款期限最长两年,其他县(市、区)贷款期限最长三年。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不予贴息。
图片
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资质审核(小微企业)
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1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严重违法违规信用记录,属于现行专项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可申请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根据其实际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两年。财政部门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财政贴息。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不予贴息。
图片
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

对初次办理注册登记,经营6个月及以上且带动就业2人及以上(含创业者本人)的返乡入乡人员(注册5年内)、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内),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不可重复申报。

处于未就业、灵活就业状态的下列人员:脱贫劳动力(含防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包括失地农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余刑两年内的服刑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其他人员,此外还包括创业初期(领取营业执照3年内)的创业者,在人社定点培训机构参加有组织的创业培训,培训合格的可以享受补贴。其中: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课程补贴标准为300元/人、SYB(创办你的企业)课程补贴标准为1200元/人、IYB(改善你的企业)课程补贴标准为1500元/人、EYB(扩大你的企业)课程补贴标准为1800元/人、网络创业培训(电商)课程、网络创业培训(直播)课程补贴标准均为1500元/人。
图片
创业孵化基地奖补
对新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设置5年培育期,按照孵化成效给予6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奖补。申报条件为:运营机构或者管理单位应当为政府批准设立或依法成立的独立法人机构,市内登记注册半年以上,场地及设施能够满足孵化创业实体的要求,基地集中连片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设置5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区,具有连续滚动孵化的功能;入驻孵化基地的实体不少于30家,且注册时间2个月以上3年以内(以各县市区上报初审报告时间为准),注册资金一般不超过300万元,其中大学生创办实体数量原则上不低于入孵实体总数的30%,个体工商户数量不超过入孵实体总数的20%(入孵企业以电商直播为主的孵化基地除外);有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的专业孵化团队,每年开展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不少于10次;日常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健全,具备为入驻创业实体提供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支持等创业服务的能力,给予场租、水电费、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费用减免,提供各项商务代办服务,协助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热点排行

主办单位: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编:430077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 鄂ICP备13003460号-3